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2025暑期社会实践·北戴河区|双线并行护戴河 红色旋律励担当 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浪花朵朵下乡小分队

作者:张丽娜 编辑:李海玲 审核人员:高峰 发布日期:2025-07-26


戴河作为秦皇岛市重要生态廊道,其北戴河段在暑期旅游旺季的水质保护工作备受瞩目。7月16日至19日,河北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浪花朵朵”实践团队,在李爱国、温学友指导教师带领下,5名大一学生深入北戴河区,以“生态调研+红色实践”双线并行模式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用专业学识守护碧水,以红色精神砥砺初心。

科技织密监测网,精准溯源护清流

团队聚焦旅游旺季带来的生态压力,创新采用“遥感监测+实地采样+问卷调研”立体化模式,全面排查戴河流域污染源头:

遥感技术宏观捕捉流域污染分布特征,为污染溯源提供空间数据支撑;

实地走访东山街道、联峰路等重点区域,10个监测点数据印证氨氮超标与生活垃圾堆放的显著关联;

面向沿线居民、商户发放的200份问卷显示,60%受访者存在垃圾分类认知短板,民宿餐饮污水规范排放率亟待提升。

调研期间,团队与秦南水务有限公司深度联动。在企业负责人引导下,实践团全程观摩污水处理全流程:从格栅过滤泥沙杂物,到生物反应池微生物降解污染物,再经沉淀、过滤等精细处理,原本浑浊的污水最终变得清澈透明。据介绍,该公司暑期日处理量最高达12万吨,冬季约5万吨,处理后出水不仅达标国家一级A标准,更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四类标准,产生的污泥经无害化处理后可作有机肥,实现“变废为宝”。进口滤沙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让团队直观感受到科技治污的硬核实力。

指导教师温学友结合调研数据提出,戴河下游湿地具备天然净化潜力,建议通过扩建人工湿地、强化生态缓冲带建设等方式提升流域自净能力。目前团队已完成调研报告初稿,形成“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专项行动”等建议,计划提交至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

红色旋律忆先烈,精神传承践使命

正值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7月17日,实践团赴秦皇岛市烈士陵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成员们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鞠躬默哀。活动特别邀请中国音乐学院歌唱家现场献唱《我的祖国》《绣红旗》等经典红色歌曲,悠扬旋律中,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的赤诚初心深深感染着在场每一个人。

“先烈们用热血守护家国,今天我们要用专业守护生态。”团队组长翟宸熤表示,红色实践让大家深刻体会到责任担当的分量,将以更坚定的信念投身流域生态保护事业。

此次实践中,团队配备急救包、统一着装并全员购买意外险,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开展。从科技赋能生态调研到红色基因浸润心灵,河北地质大学学子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青春力量在守护戴河碧水清波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