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服务雄安新区绿色能源建设,水资源与环境学院组建“地热碳索者暑期实践队”,于7月8日由张丽娜、姜晓雪、马宇帆三位老师带队,赴雄安开展为期一周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本次实践赴雄安多家地热单位和展览馆交流学习,在容城县沟西村开展座谈与科普,以智慧力量赋能地热能产业发展。

技术座谈聚焦前沿
团队首站深入产业一线,与中煤水文局集团(雄安)地热科技有限公司展开技术交流。公司分享了雄安容东、河北工程大学等成功的地热项目,并介绍了中深层“取热不取水”和井下换热等技术。让课本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为团队后续实践提供了宝贵借鉴。


城市蓝图中的能源密码
团队在雄安新区启动区综合服务中心,错落有致的汉唐风建筑群沙盘,清晰勾勒出清洁能源应用的整体脉络。团队还通过雄安印象纪念馆与规划展示中心的三维系统,系统梳理了新区从“单井利用”到“集群供暖”的地热技术演进史。最令人惊叹的是雄安新区“三座城”的立体规划格局,其中纵横交错的地下综合管廊将供热管线与其他市政管线有机整合,犹如一条条“绿色动脉”,将清洁能输送到城市每个角落。



科普行动对接基层需求
团队联合河北地矿水文四队雄安分院,在沟西村开展深度调研。与村副主任陈东生的专题研讨直击痛点,将“农户房屋分散导致集中供暖管网成本高”等现实难题纳入台账。傍晚,村民活动广场的科普展台吸引了80余位村民,队员们生动讲解地热原理,现场解答能源开发疑问。


红色教育淬炼初心
在探寻绿色能源未来的同时,我们始终铭记红色历史的滋养。在雄县烈士陵园,团队成员肃立于事迹墙前,感悟战火年代军民“敢于斗争、不屈不挠”的硬骨头精神。纪念碑前的深深鞠躬,是对峥嵘岁月的庄重致敬。


此次活动打通产学研用链条,为地热研究积累了宝贵的一线资料。学院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建立雄安地热研究长效机制,精准对接教学科研与地方需求,为“双碳”战略培养应用型人才注入持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