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信息发布 -> 正文

“一站式”学生社区活动|科创榜样说:千帆竞发科技先,创新如舟破浪前

作者: 编辑:李海玲 审核人员: 发布日期:2025-09-04

本次“科创榜样说”系列访谈我们特别邀请到2022级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丁奕嘉同学,他将以“团队协作与竞赛实战” 为主题,结合自身参与多项学科竞赛的丰富经历,为全院同学讲述团队斩获殊荣的幕后故事,分享竞赛中的实战经验与个人成长感悟。

   

在2025年“互联网+”竞赛中,丁奕嘉团队凭借《探壤析气——微扰动土壤气采集地下水有机污染溯源解析一体化装置》项目,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河北省赛金奖。针对传统地下水有机污染检测成本高、技术割裂、时空分辨率不足等核心痛点,项目创新打造“微扰动采集+智能溯源解析”一体化装置,结合专利技术与全流程系统,为破解污染监测盲区大、误判率高、场地破坏严重等难题,提供了绿色经济、可大规模推广的解决方案,助力守护土壤与地下水资源安全。

                                                       















突出重围的关键,在于“跳出常规”的创新思维。不同于传统污染治理技术的割裂模式,团队创新性地将微扰动采集技术与智能溯源算法结合,构建“采集-分析-预测-可视化”全流程体系,既实现污染点位的精准定位,又能实时追溯污染扩散路径,有效破解监测盲区大、误判率高、场地破坏严重等行业难题。这项技术不仅检测效率提升50%以上,更兼具绿色环保、可大规模推广的优势,完美诠释“科研成果要落地服务社会”的初心。

在这场无声的战争中,谈及获奖的核心要素,丁奕嘉强调“团队协议,谒师论道”。作为一个项目的负责人,他深谙“分工明确才能高效推进”的道理。团队组建初期,他便依据成员专业特长,将装置研发、现场采样、数据建模、系统调试等核心任务精准拆分,让每个人在擅长领域“发力”。“组长不是‘独断者’,而是‘粘合剂’。”他认为,除把控项目方向外,更需激发成员主动性——在导师指导下,团队建立定期沟通与快速响应机制,遇到技术卡点或数据异常时集体研讨、即时调整,形成上下同心的协作氛围。

科创无坦途,在项目推进时,团队屡次碰壁:野外采样受气候影响数据失真、溯源模型与实际场地偏差较大、系统集成时软硬件兼容性不足……丁奕嘉始终坚信坚持是科研的底色。“每一次失败都是在为成功铺路。”在负责人及其团队的坚持和老师持续的鼓励下,他们一次次推翻旧方案、优化技术参数,最终突破核心技术难关,成功实现从实验室样机到现场实战应用的关键跨越。

“以科技护沃土,用青春践初心”,这是丁奕嘉团队的行动准则。他们用奖杯证明青年科研实力,更用技术成果诠释当代学子的社会担当。如今,他们的故事正激励更多同龄人走出课堂、扎根实践,把科创热情融入生态环境保护一线,让成果写在解决实际污染治理难题的战场上,在服务社会需求中绽放青春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