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24日,水资源与环境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怀着对地面沉降与生态修复问题的深切关注,前往河北省沧州市黄骅港煤炭港口,开展了一场富有前瞻性和实践性的学术考察活动。此次活动的核心目的在于深入理解地面沉降的复杂机理及其带来的潜在影响,并探究通过生态修复技术实现地面沉降有效修复的可行性途径。

在黄骅港煤炭港口,学生们深入港区的翻车机房和生态堆煤厂,目睹了智慧港口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繁荣盛景。学生们了解到,黄骅港在煤炭的装卸与储存过程中,不仅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更将生态环境的保护置于重要位置。港区内的煤炭翻、堆、取、装等过程,全面采用智能精准的防尘系统,以保证港区干净整洁,一改人们对港区内煤灰飞扬的传统印象。

特别是以“两湖两湿地”为主体的生态水系统,不仅显著改善了港区的生态环境,更为各地区减少地下水开采做出了示范。湖泊和湿地中水的来源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湖泊收集的雨水并储存,第二部分是回收来港船舶压舱淡水,此外,含煤污水处理后的中水也会收集到湿地中。“两湖两湿地”生态水系统不仅调节了港区的生态环境,还解决了港区绿化和喷淋除尘用水的问题,实现了水资源的自给自足,不再依赖于地下水的开采,为地面沉降的修复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办法。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地面沉降与生态修复之间的紧密关联。他们表示,此次考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生态修复在地面沉降修复中的不可或缺性。他们表示,将把这次学习的宝贵经验和深刻体会带回校园,积极传播环保理念,为推动我国的地面沉降修复和生态修复工作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