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于开宁带队参加第三届全国地学研究生论坛圆满成功
2022年12月02-04日,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吉林大学、吉林省地质学会和吉林省地球物理学会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地学研究生论坛 (National Geo-Graduates Forum 2022)在吉林长春和线上成功举行,并在长安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河北地质大学等11所高校设立分会场。本次论坛以“学科交叉融合,地学创新发展”为主题,采用了线上视频与线下会场同步、主会场与分会场结合的形式。来自全国9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00余位地学研究生和380余位青年科学家召集人参加了本次论坛,与会代表围绕90余个极具前沿性的地学专题展开了1018个学术报告交流。
我校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地热学院院长于开宁教授,作为论坛第44议题议题召集人,带队参会并主持相关会议;李铎教授、刘昭副教授、闫佰忠副教授以及研究生韩思杭、吴涛、李瑶、王润忠、李政、马苗苗、盖俊百等,参加论坛并投稿作学术报告。于开宁教授荣获“优秀召集人奖”,所指导的研二王润忠同学荣获“优秀论文奖”(共7人)。
论坛背景
论坛主要包括开幕式、大会特邀报告、研究生成长圆桌会议、专题分会场和闭幕式。吉林大学林君院士、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肖文交院士、中南大学谭静强教授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宋先知教授等四位著名专家分别作了题为“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破解深地探测难题”、“中亚大陆增生及其资源效应”、“地球科学服务碳中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中深层地热开采多物理场耦合研究探讨”的大会特邀报告。圆桌会议上,几位专家就交叉学科、创新人才、科研学习、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职业规划、学术素养、研究生培养等跟与会的研究生分享了宝贵的经验。
于开宁院长主持会议
于开宁教授,作为议题召集人主持了第44议题“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的专题报告会。首先祝贺第三届全国地学研究生论坛的顺利召开,随后主持了山东科技大学王瑶、东华理工大学朱时懿、吉林大学邓远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贺茂辉等研究生的学术报告。这些同学围绕“泰莱盆地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评价”“水环境中硝酸盐氮时空分布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以鄱阳湖流域 为例”“吉林省通榆县地下水典型污染物富集机理与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灌溉对中国北方河套平原地下水砷迁移的影响:来自 Cl/Br 比值、 氧和氢同位素的证据”“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填海造地对浅层地下水锰分布特征及 影响因素分析”等作了汇报。于开宁教授对同学们的报告做了精彩的点评并欢迎各位老师同学来河北地质大学交流做客。
研三韩思杭同学作报告
研二吴涛同学作报告
于开宁教授、刘昭副教授、闫佰忠副教授指导的研究生吴涛、韩思杭、李瑶同学分别作了题为“基于突变理论—R耦合模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胶东半岛地热流体化学特征及成因机理”“贵德盆地地表温度遥感识别及多元信息干热岩靶区预测”的学术报告。研二吴涛同学针对河北省地质灾害频发,且现有的单一评价方法对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精度较低等问题,采用信息量法优化突变理论,并将其与随机森林耦合建立地质灾害评价模型并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实际,且精度更高。研三韩思杭同学介绍了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地热资源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分布广泛,资源量大,碳排放低,是新型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化学同位素等手段探明了地热水水化学特征,地热气体组分特征,地热流体的循环深度,并揭示了地热成因的机理。研二李瑶同学在遥感地表温度反演与地质信息提取的基础上构建了干热岩靶区预测模型,分析了贵德盆地干热岩形成条件,进而对干热岩靶区进行预测。三位研究生的报告,得到了与会专家、同学们的积极互动和热烈探讨。
闭幕式上,组委会公布了各奖项的获奖名单,于开宁教授荣获“优秀召集人奖”,所指导的研二王润忠同学与吉林大学邓远东、中国地质科学院郭骏瀚、吉林大学王伟安、长安大学吴翔、西南交通大学尹青青、成都理工大学周欣悦等7位研究生荣获“优秀论文奖”,将被以推荐信形式推荐至国内知名地学学术期刊发表。确定下一届论坛的举办地为陕西西安,预计召开时间为2024年11月,将由长安大学、西北大学联合当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承办。
本次论坛以“矿业界”视频号、“中国地质调查”抖音号和腾讯会议等多平台同步直播,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通过参加本届论坛,展示了研究生科研成果,提升了学院的学术影响力;达到调动师生的科研氛围和科研动力、扩宽视野、增进与兄弟院校交流与合作的目的,必将推动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提升。(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地热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