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青年学子在科技竞赛中锤炼本领、突破自我,我院近日推出“科创榜样说”系列访谈,邀请2023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刘慧同学,分享其团队斩获殊荣的幕后历程与成长心得。

刘慧及其团队凭借《净土安粮—基于AM真菌-黏土矿物协同调控的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技术》这一创新课题,在2025年“挑战杯”比赛中脱颖而出,荣获河北省科技发明制作类特等奖。该项目聚焦重金属污染农田的生态修复问题,通过微生物与黏土矿物协同调控作用,为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提供了一条绿色、经济、可持续的新路径。
比赛的获奖,离不开高效的团队协作与明确的角色分工。她认为作为项目负责人,应当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与统筹推进能力。在团队建设中,应当注重发挥每位成员的优势特长,可以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任务进行科学分解,实现“专人专岗、精准发力”。她强调:“组长不仅要把握方向,更要激发每个人的责任感与创造力。”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团队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协作机制和问题响应流程,为项目扎实推进奠定基础。

创新思维是“净土安粮”项目能够打动评委的关键。团队跳出传统治理路径,引入丛枝菌根真菌(AMF)与黏土矿物的协同作用,构建起“双重屏障、多重钝化”的修复体系,实现了对土壤重金属的同步钝化和作物吸收阻控。这一技术不仅效果好、成本低,还具备良好的生态友好性和推广适用性,充分体现出科研服务社会的现实意义。
科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面对实验反复失败、田间数据波动、系统构建复杂度高等困难时,团队曾多次陷入瓶颈。但她始终坚信:“科研是一场与困难较量的持久战,唯坚持能抵彼岸。”在导师的鼓励和团队成员彼此的支撑下,他们不断调整方案、优化思路,最终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完成了从实验室效果到田间验证的重要跨越。
“用科技守护大地,以创新奉献青春”,这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刘慧与团队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当代青年既能在赛场上摘金夺银,也能在祖国大地上书写担当。他们的经历正在激励更多青年学子走出课堂、投身实践,把论文写在田野之间,将科创做在祖国需要的地方。